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

資訊化的代價

還記得高中時,寬頻還沒普及,在家都是用撥接上網。也沒有什麼隨身碟,只有3.5磁碟片,容量1M多。

撥接上網會佔用電話,所以只能半夜偷用,看一張圖片,就得等上5分鐘,看著它慢慢像捲廉子一樣載入,

當時網路世界也正在掘起,最紅的網站是Kimo,大家都用Yahoo即時通,Google也才剛冒出頭。

想找資料就得去文化中心圖書館,做報告要去翻一堆書然後用稿紙寫。

綱路上的資訊雖然少,但都是經典,一個人學各種機車引撆聲的影片、一個人跟乳牛對打的影片,就足以在網路上紅好久,

阿貴、訐譙龍、洛可可等Flash動畫每部也都一看再看!

每次電腦課一有機會就趕緊上網,能看到幾篇pc-home或kimo的新聞就很滿足了!


到了現在,這些東西垂手可得,資訊化讓取得網路資源的機會成本變得極小。資訊太容易得到的結果,就是從『資訊爆炸化』演變成『資訊垃圾化』。

網路新聞不用錢,所以素質越來越差,也越來越沒參考價值,花個15元買份報紙還比較實在!至少它是有在賣錢的,有基本的品質在;

許多網站也變得龐大冗雜,難用就算了,還充斥著許多不需要的雜訊;

做報告或作業也只去Google找一下,看看前三頁的結果,然後維基抄一抄就算了;

我們吃東西或許會去在意食品的成份,但對於這些輕易得來的大量資料,卻鮮少去研究它的正確度、可信度。

幾年前大家都說學電腦是為了能取得資訊、掌握資訊;而現在多了一項必學的功課:『過濾資訊』。


『資訊垃圾化』之後,下一步就變成『資訊汙染化』了,

這些所謂的垃圾開始在各大論壇、PTT、FB、LINE上面流傳,接著記者也來抄一抄,垃圾更進一步入侵到電視新聞裡面,

於是,人民被髒資訊汙染了,如同大前研一在《低IQ時代》這本書所講,大家漸漸習慣這種不用思考的資訊灌入方式,就像躺在病床上一動也不動,接受點滴注入一樣,只得全盤接受點滴裡的東西。

政府官員也跟死人一樣,毫無作為就算了,還定出一堆『七傷拳』政策,未傷敵就先傷已,爛的程度比上次好一點點就沾沾自喜。尤其是身為總統的馬英九,從他的言行舉止中,完全看不出他具有身為一個總統該有的思想,一而再再而三的無意義十六字真言,也看不出他究竟是唸法律的,還是唸國文的?


君子役物,小人役於物。如《科技想要什麼》這本書所言,資訊科技是活的,是會演化的,也是具有生長的過程。佛家講的成住壞空也好,生老病死也好,目前的資訊科技已經到了衰病的階段。或許大家還為了smart phone, tablet, ultrabook在瘋狂,沒錯,這些資訊的載具是在進步,但它背後的『資訊』已經病入膏肓。

有一個竹籃,底層舖著一層薄黃金,但上面放了幾顆蘋果,人們只看得到上面的蘋果。有一顆蘋果爛了,於是人們就在它上面再加入幾顆新蘋果。有爛了,就再加入幾顆。

最終的結果是什麼?會變成滿滿一籃子爛蘋果。

有人想說,好,那我換個漂亮的容器總行了吧!於是就把整個竹籃放入一個更大更漂亮的竹籃裡。

爛蘋果依然是爛蘋果,不把爛的拿掉,放入再新鮮的也會變爛。

不懂得把蘋果拿光,永遠看不到底層的黃金。


資訊也是這樣,不把爛資訊源頭拿掉,一樣是滿滿一籃子的爛資訊,

不懂得把所有資訊拿掉,就永遠看不到生命真正的意義。



2012年8月28日 星期二

比眼前薪水更重要的25件事

比眼前薪水更重要的25件事

來源:Cheers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1. 別人不想做的事,我來做
用積極正面的態度看待艱鉅任務,做出成績更能提升能見度。

 2.主動跟同事分享創意
自己先開始,對方也較能因此敞開心胸,既學習到他人經驗,又可增加在團隊中的影響力。

 3.畫出產業地圖
列出與工作產業相關的環節,試著一個一個搞懂,能力更加全方位。

 4.盡量爭取到大型企業歷練的機會
大公司有豐富的企業文化、廣泛觀察、學習環境,且有許多單位讓你有輪調發展機會。

 5.找到別人學不來的專精之處
不只做到跟別人一樣好,更要有獨特性,才能勝出。

 6.脫離死水,搶攻新戰場
別膽怯,一切歸零也沒關係,重新拼戰,也能重拾工作成就感。

 7.對難熬的階段心存感激
就像跑步跑到難以承受的時候,可能就是突破自我極限、跨到下一階段的契機。

 8.把握兩個甜蜜點機會
一是接近30歲時,別人會看重你的未來潛力;下一次,就是期望你帶來明顯的業績成長之時。

 9.考取證照,質重於量,優先選擇企業所需

10.顧好本業,精算副業「投入/產出」比

 11.創業投入前先去做一年,確認自己的guts

 12.不能只向錢看,更要向前看

 13.有計畫的reset才是加分

 14.探索自我,累積第一桶金

 15.專業升級,選高報酬理財工具

 16.延伸副業收入,投資求穩健

 17.至少參加一個興趣性社團

18.先付出,再求收穫

19.放下本位主義

20.用社群網站擴大交友

21.花時間展開自覺之旅

22.累積朋友資產

23.為生活中在乎的人事物排序

24.接觸大自然

25.將工作與生活結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