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

談停損



2008年曾經發生一個事件,中華電信作外匯未停損,慘虧了40億。

此事件源於中華電信內部的財務改革。在之前,中華電信因為投資保守,風險控管系統也相對薄弱,因此對中華電信來說,活化資產才能提高資金運用的效率,吸引外資青睞。謝劍平看到中華電信每年固定要用兩億美元,支付國際電話費和設備採購,雖然對比中華電信近新台幣兩千億元的營收,這筆美元支出的部位不大,但若可以把這個部分的匯率風險鎖住,何樂而不為?

此時,一位高盛人員列出一長串分析,過去10年新台幣兌美元平均匯率是32.34元,過去17年平均匯率是30.3,而當時簽約時,新台幣的匯率是33元,加上台灣經濟走弱的預期,交易員估量,新台幣會繼續走貶,即使美元貶,中央銀行也會控制匯率,三個月閉鎖期結束後,新台幣極有可能貶破32.7元,合約自然失效,升值機會微乎其微。只要壓對匯率方向,中華電信不但避險零成本,還可以獲利(8%利息收入)。

交易員樂觀的以為,合約三個月後就會失效,於是他把每期兩百萬美元的交易金額,當成這個合約的真正大小向上呈報。財務處長魏華美,也沒管過衍生性金融商品,因此該案直接被批准,未再向上呈報,其他內控機制無法擋下這個合約。

當時中華電信還在重建財務資訊系統,風險控制系統也還沒完成,系統防堵衍生性金融商品風險的能力也很有限,加上董事長和財務長都出國,最後一關也跟著失守。

該筆交易的簽約為期十年,中華電將向對方購買美金,雙方每兩個星期交割一次。如果美元兌新台幣匯率低於31.5元,中華電信將有現金流出;如果匯率介於32.731.5間則有現金流入。對賣給中華電信這個金融商品的高盛來說,只要新台幣貶破32.7元,合約自動失效,高盛不用再做賠本生意,但當匯率大幅升值時,合約卻沒有任何底線,除非高盛願意解約,否則中華電信就得賠錢買美元,直到十年結束。


站在公司治理的角度來看,這個事件完全是人為判斷錯誤所造成的。導致此事件的原因可歸納成以下幾點:
.組織過於龐大,管理不良
.投資違反常理,一賭就是賭十年
.不建全的避風觀念及作法
.內控出了問題,內部資訊流通出現鴻溝
.不公平的交易,資訊不對稱、技術不對稱
.未能準確判斷未來匯率走向
.社會科學不是密閉系統,它隨時都會變的!

事件既然已發生,那麼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將傷害減到最小。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做法:
(1) 等待時機
等待新台幣有回貶趨勢,再慢慢做回沖的動作,將風險降低最小。若新台幣回貶至32.7元這筆交易將自動解約,中華電信反而有10億元獲利進帳。
(2) 痛定思痛
中華電信以往都是國內的龍頭企業之一,經過這次的震撼教育,中華電信必定要從中獲取教訓,認知到自己在資訊不對稱、技術不對稱的情況下,縱然手上有巨額資金,仍是只有賠錢一途。

未來的改進方針可針的以下幾點來做改善:
.做適當的組織變革,讓中華電信內部可以更有彈性、更有效率的溝通
著重投資人才的培養,訓練投資戰略與戰術的能力,補足技術不對稱弱勢
投資資訊系統,發展出一套適合中華電信的投資操作系統,藉助資訊科技的能力,以及物理的特性,用更多元化、多面向、多資訊的方式來做投資決策補足資訊不對稱的弱勢
學習全面性的投資概念,認知到:統計數學不是萬能的!絕不能兵來將擋,水來也將擋!
瞭解各種投資標的的特性,要依照時空環境的不同、產業的循環等因素來考量各種戰略與戰術。

此次中華電信作外匯未設停損,短短幾個月就虧40億的事件,帶給我很大的啟發,同時也印證了一句話:絕不能兵來將擋,水來也將擋

中華電信在錯誤的時間點,讓錯誤的人,想出錯誤的判斷,做出錯誤的決定。這一連串的錯誤,現在看來都是可以避免的笨問題;然而在當時,中華電信卻信心滿滿的,自以為這樣是萬無一失、必定獲利的方法。原因就在於:太過於相信數學模式了!

依照高盛人員分析,過去十年新台幣兌美元平均匯率是32.34元,因此若照他的方法去投資,必定可以獲利。在看似完美無瑕的數學公式下,卻隱藏著看不見的危機:變化!

社會不斷的在變化,投資世界也不斷的在變。線性函數模型所找到的解,反而可能只是局部最佳解。因為『解答』與『環境』之間會是互相影響的,今天的最佳解,不見得適合明天。中華電信一時被利益沖昏了頭,得到了一個邏輯對,但答案卻錯得離譜的數學解答

要在這樣不斷變化的投資世界生存,唯有透過多元化、多面向、多資訊的分析,如使用智慧型系統來解析金融商品的行為模式,進而預測行為。就好比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,要用獨木舟對抗高科技的航空母艦,若是直接硬碰硬,絕對必死無疑。若能想好各種策略,擬定方針,做好萬全準備,中華電信這隻大象,才不會死在靈活跳動的老鼠之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